成都大学书记的拼命与上海名媛们的拼多多
近日,网络上有两件大事——
“上海名媛团”引爆了网络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发朋友圈吐槽校长王清远专断独行宣告自己被斗败后在成都近郊发现了他的尸体
2020年10月,《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网帖中,“名媛”的“人间富贵”被揭了个底朝天。上海“名媛”们在微信群里召集多人均摊一份上海豪华酒店双人下午茶、一间酒店客房,轮流去拍照体验,在社交媒体上构建自己的“名媛”生活。
这一事件已经发酵有几天了,暂时按下不表。
成都大学发生的事件极具故事性。
他违背了我们的一个认知:党管一切。
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党管一切。这是政治红线,谁都不能动摇。
事实上也是这样,各大学校,包括现在的小学,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了,任何体制内的单位,一哥就是党委书记。这种权力设置在官方意识形态里,已经从道统、法统的角度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我所见过的任何学校,事实上已经是这样了。
党委书记掌管了人事权与监察权,而上级配置的行政官僚具体负责行政工作。这种制度设置是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是目前中国社会运行的一套模型了,符合权力的内部制衡和上下平衡,自有其妙不可言之处。
下面是毛洪涛朋友圈发布的唯一也最后的内容。
以上透露了几个信息:1、成都大学的校长是一位学者,2、校长以学者的面目干了不少坏事,斗败了包括毛洪涛在内的三任书记,其他两任书记落荒而逃。毛洪涛则以命相搏将校长的专横公睹于众。
我们来看校长王清远的简介,正如毛洪涛说校长是学者。
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清远
现在毛洪涛已经去世,对逝者发表任何意见都有不敬之嫌。
但是对一位高级干部的培养,的确花费了不少纳税人的钱,从珍惜领导干部的角度,笔者还是想分析一二,当然想用尽量客观的眼光。
为什么成都大学的党委书记斗不过校长?
从毛洪涛的朋友圈发文来看,他们应该有过矛盾,至少在一些事情上意见不和。这种矛盾与不和,按理也是制度安排的,有其合理性,可能在毛洪涛的认知里,是无法忍受的,所以出了这一人命案。
校长王清远是2014年调入成都大学的。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王清远就布满了自己的亲信?
如果真的如毛洪涛所言,说明王清远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有极强的组织能力。
通过一些公开信息,可以看出,PK,毛洪涛落败还是有一定的原因。
从两人出身来看。书记是河南人,毕业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是重庆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一个是外地人,一个是本土人(重庆与四川同根同音)。一个是毕业于成都不是最好的大学,一个毕业于成都最好的大学。作为外地人毛洪涛官至成都大学的党委书记,已经不容易了。
从权力斗争的环境来看。一个是长年在硬核权力机构成长起来,一个是长期有学术圈向上爬的。按理,书记在四川一个地级市委出任了常委、宣传部长,爬到这个位置,权力圈的什么风浪,没有没见过?为什么那些斗争经验在大学就不灵了呢?
在地方党政部门,权力就是权威。毛洪涛应该带着这个认知来到成都大学的。大学毕竟是做学问的地方——当然现在的大学更像是政府与国企,在学术的外衣包裹下的大学,老师与学校的关系,除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比较刚性外,其他的方面,权力显得不那么刚性了,权力就是权威,有时候在大学里是行不通的。
“带着权力就是权威”固有思维来到成都大学后,在校长与书记的矛盾形成时,毛洪涛可能还是刚性地认为校长应该听信于他的,因为他代表了党委,代表最高的权力。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心理而失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上了呢?
从宣传部成长起来的毛洪涛,按理可以动用文宣手段,搞黑王清远,他居然没有动用,说明毛洪涛还是一位讲党性,守住底线的文宣出身的干部。
圈内人都明白,党委书记要搞人,应该不会亲自搞,除了文宣系统就是动用监察系统——纪委书记。
看看成都大学的纪委书记苏波,1977年10月出生,四川双流人,2001年8月四川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苏波与校长王清远有校友之谊,似乎很难动用。
在中共的纪委体系下明确规定,成都大学的纪委书记只能监察学校处一级的干部,对王清远的监察,应该是成都市纪委。所以动用学校纪委这一招,毛洪涛有一定的难度。
以上只是从中国特有政治生态进行分析,不一定符合实情。相信党一定会调查清楚,并给公众一个交代。
现在来说说“上海名媛”事件。